毛南族

毛南族

Maonan

人口

101,1921

分布

主要聚居於廣西省壯族自治區西北部以茅難山為中心的環江縣上南、中南、下南一帶,另有少部份分散在南丹、河池、都安等縣。

語言

毛南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由於長期與漢、壯族交往,幾乎所有毛南族都兼通漢語和壯語,沒有本族文字,通用漢文。

歷史淵源

毛南族自稱阿南,意思是這個地方的人。據傳說,他們的祖先是在元明時代從山東、湖南、福建等地遷來的。在歷史上,曾有茅灘、茆灘、冒南、毛南等名稱,最初是指毛南族聚居之地,後以地名為族名。在五十年代,毛南族曾定名為毛難族,一九八七年,中國國務院批准更名為毛南族。

經濟

毛南族聚居的地區山巒重疊,耕地狹小,但族人無懼石山,努力拓展耕地,搬走石塊,把每一寸土地都挖掘出來。壘山保土,開墾耕地,整個毛南山鄉,都是一層層的梯田。農作物方面,東北部地區以種植粘稻、粳稻、糯稻為主;西北部則種植玉米、蕎麥、豆類、紅薯、高粱,穀子等。此外,還有油菜、棉花、黃麻、花生、芝麻等類的農作物。由於耕種工具落後和土地的限制,產量不多。現在雖增加了電力和農業機械,但仍屬落後,還需時日改善。種植之外,毛南族還擅於牧牛,所飼養的毛南菜牛,馳譽四海,遠銷至香港、澳門和南洋。毛南族的手工業非常發達,精於打鐵、紡織、織染、竹器、銀器、石工等技藝,以銀器和頂卡花(花竹帽)等工藝品最為著名。

民族特色
  1. 毛南族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過去的婚姻多由父母包辦,有不落夫家(新娘接到夫家後,只住宿一宵;次日與伴娘回娘家)和轉房(弟與寡嫂結婚或兄娶弟之遺孀)的習俗。
  2. 毛南族是文化較高的民族,有自己的專家和學者。毛南族的史詩和民歌別具一格,史詩反映了祖先的來源,民歌豐富。
  3. 毛南族一般以同族同姓聚居在一起,所以數戶人家組成的小村落甚多,最大的村落也不超過百戶。毛南族喜居幹欄。住房一般是瓦頂泥牆,分上下兩層,上層住人,下層關牲畜和堆放雜物。
  4. 飲食方面,半山區以大米為主,山區以玉米為主,輔以雜糧,喜吃豬、牛、雞、鴨之肉,並有拌吃生羊血之俗。著名之毛南三酸:腌製的酸肉、酸螺螄、酸菜是待客之傳統佳餚。
  5. 衣著方面,男女都喜穿藍色和青色的大襟和對襟衫,婦女穿鑲有兩道花邊的右開襟上衣及緄邊褲,留辮梳髻,戴手鐲、銀牌等飾品。
宗教
  1. 傳統宗教

    毛南族的宗教信仰是祖先崇拜和多神崇拜,崇拜的對象又分為家神和外神。家神包括祖先、灶王(管人畜的平安)、土地(管家事)、三界公爺、婆王(管生男育女)、雷王(管雨水)、觀音、門神等。外神有蒙官(使人生病)、李大將軍(保護人畜平安)、莫六官(地區保護神)等。

    多神崇拜影響毛南族生活的每一方面,婚、喪、生育和治病都有一套繁複的宗教儀式,其中最普遍的是起願和還願。毛南人認為生活上每件事都與鬼神有關,所以大小事情都先向鬼神有所表示方能趨吉避凶。所起的願有大有小,小願就在神前口頭聲明,大願則請鬼師作法。同樣,還小願就在家中殺雞祭祀,大願也要鬼師代還。

    從事宗教活動的人有道士、鬼師、巫師、鬼谷先生、法童五種。

  2. 基督教

    在一九四九年以前,曾有福音使者在毛南地區工作,且在多個地區設立講道所,部份毛南族相信基督教。據一份較樂觀的報導顯示,現仍有三千名毛南族基督徒在中國。 2但另有人估計數目只是一百名。

最新情況

二○一二年六月三十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毛南族首個民族博物館正式開館,向公眾免費開放,專家稱此舉將有利於保護和傳承毛南族傳統文化。3

  1. 《中國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上中下)》,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編,中國統計出版社,二○一二年一月。
  2. 文牧:「中國少數民族信仰及宣教策略分析」,《大使命》雙月刊,二○○九年二月號,第七頁。
  3. 資料引自中國大陸政府網站,網址:http://www.seac.gov.cn/art/2012/7/2/art_3966_159853.html(下載日期:二○一三年七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