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福2015新加坡全球論壇側寫-從內在生命開展的門徒訓練
莊信德

楔子

  從二○一四年韓國首爾全球論壇到二○一五年新加坡全球論壇,來自各地華人教會領袖受邀參與討論兩個至為核心的基督教信仰議題-門徒訓練與跨文化差傳。在這兩次主題相同、形式一致的聚會中,分別邀請了不同區域,但都致力委身在門徒訓練與跨文化差傳的牧者進行專題分享與討論。

  總幹事陳世欽牧師致力將每一次的論壇,從單向度的專題聆聽提升到互動式的開放參與,這設計無疑是站在成人教育的基礎上所規劃出來的成果。從首爾到新加坡連續兩次採取的圓桌討論形式,讓與會的牧師、宣教士與教會領袖,得以充分地站在各自的學習動機與服侍差異中,進行動態的補充與提問。這是近年來華人領袖聚會中較少使用,卻效果卓著的聚會形式。

  以我為例,本次分組恰好與多年委身在非洲宣教禾場的蕭碧蓮宣教士同組,每次討論到宣教相關議題時,除了專題講員的精闢分享之外,同組宣教士所提供的第一線服侍經驗,委實讓小組互動增添務實且具體可行的寶貴意見。期待未來在舉辦第九屆華福大會時,能夠延續這寶貴的對話形式,讓與會的領袖不再只是單向度地聆聽信息,而是參與在互動式的開放過程中,見證聖靈沒有停歇的引導與光照。

從經驗導向到神學反省的論壇設計

  為了不讓專題討論淪為各個國家、城市、禾場的差異性展示,以致失去同一性的焦點,大會在設計專題討論時特別規劃了專題主持的結論時刻。目的是期待藉由一個適切的神學框架,來作為經驗差異性的整合。意即透過神學傳統中的聖徒相通構思,將香港、臺北、雅加達、新加坡四個地方的門徒訓練故事與宣教行動整合。沒有神學檢視深度的論壇規劃,容易流於經驗各異的教牧座談而缺乏洞見與深度。

  事實上,華福中心為了讓神學反省的深度,能夠支撐起整個門訓與跨文化差傳的架構,特別就第九屆華福大會成立了行動研究及模式發展組,這單位的研究成果必定為大會帶出重要的貢獻,更是為華人教會參與普世宣教奠定重要的信仰反思基礎。

從外在的行動到生命的內化

  作為從神學院教職到堂會牧職的轉型服侍者,兩次華福全球論壇的聚會都讓我不斷回到基督呼召的初始點。如何超越教會層巒疊嶂的宗教科層體制,專注在門徒訓練的基礎工夫上,是許多擔任教會第一線牧養工作的牧師所急欲學會的功課。不論多少的造就課程、增長模式、組織重建或崇拜更新……都比不上內在生命在基督裡面的破碎、在信仰群體中的重建。

  陳世欽牧師在本次全球論壇中,再次重申所知(knowing)、所行(doing)、所是(being)三者原本密不可分的本體性關係,在知識導向與道德導向的教會生活中,失去了對生命本相的真實關注,以致於今天教會缺乏真正的基督門徒。我如何經歷到自己特質中不善與人建立親密關係的破碎,將是門徒關係建造的第一步。一切的改變,惟有從領袖本身被基督破碎開始,不然牧者永遠只是躲藏在門訓教材背後的事工計劃者,不論計劃何等完善、材料有多精彩,始終抵不過牧者生命首先被破碎的重要。

結論

  在四天密集的全球論壇中,神藉由神學底蘊深厚的新加坡牧者蘇立忠牧師,帶出一個謙卑服侍與系統化轉型的穩健典範;神也藉由在香港服侍、充滿宣教熱忱與動能的張大華牧師,勾勒出我們的自由意志一旦委身在神宣教的行動中,將是一幅何等美麗的圖像;不僅如此,印尼 Abbalove Church 的梁福全牧師(Rev. Eddy Leo)更強調一對一的門徒訓練機制,點燃旺盛宣教力的細胞小組;而臺北信友堂沈正牧師則分享了高度重視深度牧養的經驗。大會扎扎實實地以今次論壇的聚會,在與會者的生命中醞釀出門徒訓練的神聖想像,並且激勵全體與會者在領受基督聖餐的同時,更深地委身在跨文化差傳的使命之中。


(作者為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盤頂教會主任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