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門徒 Podcast

EP62《訪談「職場使命」事工創辦人孔雷漢卿長老》

雙職事奉「感謝神!星期一又到了!」

訪談日期:2022 年 5月 5日

主持:董家驊牧師

嘉賓:孔雷漢卿長老(「Called to Work職場使命」事工創辦人)

文字記錄:鄭雅文姊妹

編輯:曾伊翎姊妹

從Trouble Maker到Peace Maker的神蹟人生

:不知道你是否曾想過,我們的信仰和每日的工作有什麼關係?今天我們特別邀請美國「Called to Work」職場使命事工創辦人孔雷漢卿Elaine老師分享。身為一個在美國科技業工作的理工女,如何意識到原來我們的工作和基督信仰密不可分,以及過去20年,上帝如何帶領她推動職場使命的事工?如何鼓勵工作者裝備領袖、擴展網路,使上帝的國在職場被見證出來?

華福從2019年起推動「商界使命門徒」,後來也重新思考,其實使命門徒不單單只是對傳統定義下的商人,我們服事的對象包括創業者、經營者、管理者......,因此在談「商界使命門徒」時,更大的一個框架應是「職場使命門徒」。2021年底的大會中,我們和Elaine長老連上線,發現原來他們早已用「職場使命」這個名稱。今天先請 Elaine介紹自己。

:我生長在香港,家裡非常貧窮,爸爸在廣州,媽媽帶著我跟我姐姐,曾經無家可歸,有很多心酸的過去。14歲時,我們和爸爸重聚,16歲以難民身份到美國時信主,之後經歷很多奇妙的神蹟,可以說是一個神話故事。神的話語在我生命的故事,因為這樣的生命翻轉,讓我體會神是何等真實!在那麼貧窮、根本不可能的情況下,竟然可以去讀康乃爾大學及研究院,因此一直以來,我很重視信仰及與神的同行。

剛到美國時,語言根本聽不懂、說不通,開始練習時,朋友要我別再說了,因為雞皮疙瘩都出來了。現在經過幾十年的磨練,好多了。在美國我讀的中學是基督教學校,很多同學都是基督徒,但我覺得神太遙遠,非常拒絕。成長環境使我相信一分努力一分收穫,去教會太浪費時間,只想好好用功,用成績打敗他們 。我一直是個很驕傲、很自私、很功利主義的人,只想追求結果,也可說是Trouble Maker惹麻煩的人。信主後整個人被神翻轉,成了一個Peace Maker,整個人生接著繼續經歷很多神蹟和驚喜。

大學到了康乃爾,申請清寒獎學金、助學金,因有政府津貼,所以有機會幫一位有名的教授做研究,他介紹我到AT&T貝爾實驗室暑期實習。我不但在大學畢業前被AT&T僱用,也被送到普林斯頓讀研究院,真的很奇妙!神使用我們很多的掙扎、困難及不懂的事,這讓我常說,神很中國化,因為祂什麼都不浪費。

回顧過往經驗,真的看到神的工作,很感恩。從工作、結婚、生子,這些家庭幸福、事業有成的經歷中發現,我們每個人在職場工作的時間是我們大部分的人生,白天清醒的時間大部分都在工作,比在家的時間還長。同時我的公司也提供各種多樣化的支持,包括不同種族、不同文化、不同興趣的ERG(Employee Resource Group),讓員工可以聚在一起彼此幫助。我當時參加了亞裔同事的ERG講座,討論亞裔該如何好好發展職涯。後來這讓我想到,我們的信仰豈不是應該更有優勢?更有助我們在工作上有更好的表現?我們應該在工作中好好尋求神的幫助。於是,我和同事同工們禱告,決定要有一個以信仰為主的ERG,幫助我們學會辨認耶穌在我們職場中的作為,瞭解信仰和工作之間的關係,「職場使命」事工就是這樣開始的。

從科學家的見證看見科學與信仰並無衝突

:很多人的刻板印象,會認為學理工、學科學的人,對於信仰總是敬而遠之,或者只有周日上教會,但是平時工作歸工作。您遇到過這樣的掙扎嗎?

:這是很好的問題,其實也是我信主的原因。我從中學就很喜歡數理化,後來讀電子工程,在貝爾實驗室的工作最早期的研究是半導體,一直以來都是高科技,就是個理工女。信主前也很疑惑,神怎麼會跟科學有關係?但其實我就是在研究中看到,原來很多很有名的科學家,包括牛頓、法拉第、帕斯卡......都是基督徒,特別是法國的帕斯卡,很有意思,他是物理學家、數學家,同時也是哲學家、神學家,「壓力」就是用他的名字為單位。他說過一句名言 :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真空,是神的形狀。」 而用任何其它的名利地位愛情成就金錢都不能填補,因為這句話讓我反思,開始思考信仰,後來發現科學和我們的信仰完全相輔相成沒有衝突,科學讓我們更明白神創造的奇妙。當然,在貝爾實驗室有很多成功知名的科學家,所以我在傳福音時也會有挑戰。不過也有很多例子,包括我在普林斯頓的崔奇教授,得過諾貝爾獎,也是基督徒,所以很清楚明白神和科學完全沒有衝突。

:我岳父讀的是材料科學,也是基督徒。他常說,人所能知道的太有限了,愈研究愈發現我們以為懂得的東西背後,真的有太多神奇的部分是我們不懂。 可能就是這樣半懂不懂,以為自己很懂,才會認為科學和信仰是對立的,當我們更深更謙卑去探索上帝創造的物質世界時,真的會驚嘆:「哇!原來上帝的創造是這麼奇妙!」奇妙到有些我們可理解,有些我們至今都無法理解。

與不同文化的人開始「職場使命」的實體聚會與事工

:我在1996年開始職場使命事工時,決定不依賴公司的經費支持,在外面和很多教會、團契一起合作。做了25年的職場使命的事工,早期每年都是實體meeting,接觸的講員非常廣泛,各行各業、大公司高管、白宮查經班或政府聘請的牧者……,15年來都是英語特會,東岸約有兩百多人參加,直到2011年。

:從1996年2011年,這些人慢慢連結,也對這個異象有回應。妳從16歲移民到美國,當然英語很流利,但一般華人在美國做這樣的事工,多是針對華人,你怎麼樣在一個以英語為主的地方,推動這個事工?有什麼優勢?或者遇到什麼困難?

:其實1996年和我一起創辦事工和特會的都是美國人,我們的對象是所有種族所有文化,真的不只是為了華人,來聚會的有白人、黑人、西班牙裔、華裔、韓裔......,當時公司裡有各種語言的查經組,每年也有一起聚會。但公司外的「職場使命」一直是用英語,英語是我的第二、第三語言,一直也在學習。

2011年因為主要的同工變動,我也預備2013年配合公司總部從東岸搬到德州。同時,我也看到15年來的特會遇到掙扎,每次都聽到很好的回饋:很有幫助、很實際,可是最大的挑戰是:在特會中所學的,如何持續一年?之後十年,我慢慢學到怎麼做,在這個等待期,同工們分別受邀去到各地分享中英文的職場使命。

「職場使命」事工從暫時休息到爆炸性的成長

:所以1996年到2011年,一群有共同異象的人聚在一起辦特會。2011年碰到兩個主要的問題:一是,大家需要分散、搬遷;第二,雖然每年一次的大會真的挑旺了人心,知道信仰跟生活應該是在一起的,也知道工作是呼召的一部分,卻很難在每天的生活具體地去做。不過,在2011年之後的休息,某種程度也不是真的休息,更像是種子撒到不同的地方。過去這十幾年累積的同工群,大家開始到處去分享、去舉辦類似的聚會,而不再是自己辦一個中央的「Called to Work」大會。

:2013年我進入準備期。當時我在的德州是個很保守的州,有神學院、也有很多聚會。神很奇妙的預備,各方面的聯絡網,人脈人員非常齊全。2016年,剛好是事工20年的紀念,很驚喜的是,有個美國主流教會舉辦的職場特會,其中有五個參與者曾是「Called to Work」的講員,神一方面讓我們在不同地方繼續分享這個異象,同時聚焦在德州,讓我們也發展很多有相同異象的美國人或華人,這是一個預備成長期。

:這是很棒的提醒!我們常常覺得事工要不斷做下去,特別在華人教會當中,很害怕停止或收掉一個事工,似乎象徵一個失敗與結束。但其實有時候休息是為了預備,或者上帝也提醒我們面對未來的變動,可能只是需要換一個策略。只是當我們不懂得放下現在手邊的事情,堅持把事工握在手裡,不肯讓上帝改變,很多時候會錯過被轉變的機會。現在回過頭來看,2011年這個聚會停下來後,並非一個事工的結束,而是為了2013年開始的預備期。然後到了2016年,開始看到這段休息時間,雖然表面上並沒什麼動靜,下面已經生根,土壤上突然長出初熟的果子。

:後面愈來愈精彩,從啟動期、等待期、準備期,2016年開始成長期。工作33年,在崗位的變動中,神很清楚地讓我看見,過去如何尋求祂的心意,現在同樣聽憑神說什麼時候退休?去哪裡退休?如何退休?就像主耶穌在地上33年後,有了全新的一頁。2017年底,我們夫妻決定退休,其中當然也有很多見證和神的帶領。2018年從德州搬到南加州,兒子媳婦都在這裡。

以前一年又一年的特會很棒,但中間有瓶頸。準備成長期後,2019年進入一個很大的突破期,從全球到區域到每一個本地城市,都看到神奇妙動工,讓職場事工不再只是一個活動,而是運動。例如你我都很熟的洛桑,45年來第一次在菲律賓舉辦全球職場事工特會,邀請750位我們曾參與的夥伴,有10位受訪分享交流。另外,有一百多位神學家參與的「工作神學」(Theology of work)事工,竟然邀請我把「工作神學」翻譯成中文給董事會。還有基督使者協會,每三年辦一次華人差傳大會(CMC),卅幾年來第一次有雙職事奉的呼召,而且我一個講員在這在四千人的聚會中,有機會做六次分享,並且在宣教、牧師傳道之外,我很有恩典的被指派進行雙職事奉這第三個呼召。感謝主!有四百多人願意回應在工作中、同時在神的國度中參與雙職事奉。以前是幾百人的影響力,現在是幾千人。

同樣也在2019年,在北美很多不同區域,特別在北加州矽谷這個科技最發展的地方,我參加了兩次華人的職場大會。每次都有幾百人,當時都還是實體,有個周末連講九堂,還有一個月內竟然講了26堂分享。

雙職事奉的呼召在呼召什麼?

:你提到在華人差傳大會當中有雙職事奉的呼召,也許很多人跟我有一樣的疑問,這和一個基督徒好好工作有什麼不同?我知道我是基督徒,我去上班工作或創業,和雙職事奉之間最大的不一樣在哪裡?這個呼召是在呼召什麼?

: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也是我們做「Called to Work」職場使命的原因。在很多職場門訓的課程中,先讓大家明白為誰工作為誰忙?為什麼工作?去哪裡工作?做什麼工作?什時候要換工作?這些讓我們看到工作的意義。很多時候,我們以為工作是為了謀生。但在我在25年的職場使命的事工中,慢慢從自己的經歷、加上聖經的教導,幫助很多上班族及各樣不同層次的人,明白原來神給我們工作,不是一個咒詛,而是祝福。原來神很在意、很關心我們的工作,原來我們周一至周五、甚至周六工作,不是跟信仰分割的另外一塊。所以,我常說:「感謝主!又是禮拜一!TGIM!」就像美國有個餐館叫TGIF,等不及禮拜五到周末可以不用上班。

我們沒有一個人是部分時間的基督徒,都是全時間的基督徒。不單只是周末有團契、教會、主日學、家庭祟拜,神很期待我們把耶穌帶到工作裡,讓信仰融入工作。當周一到周五都能操練各方面的恩賜及屬靈成長的學習時,可以感到原來我不只是為生計而活。當然賺錢很重要,要用你的優勢,好好發展去貢獻、養家;但更重要的是,工作不只是一件事,同時是在與神互動,是在服事神,是榮神益人。我們可以透過工作祝福你的老闆、同事、下屬、客戶,所以看待工作時,其實我就是一個雙職事奉的宣教士,工作裡面有我的命定、位份來做好工作,把神的真理、神的話語、神的樣式活出來。有機會還可以關心同事們、為他們禱告、傳福音,這就是在國度裡的一個使命,兼具工作崗位和國度的雙職事奉。

:Elaine提到一個很大的關鍵,基督徒或華人常常認為工作就是不得已。聖經創世紀第三章講到,人類犯罪後受的咒詛就是要勞力才能餬口。但其實我們忽略了一點,人在墮落之前,上帝是工作的上帝,而且上帝也把管理看守的工作交給人類,所以人類墮落、犯罪之後的咒詛,並非工作本身,而是工作但是徒勞,徒勞才是咒詛。Elaine提到,我們需要重新恢復我們的眼光,想想我們為誰工作?以及在工作當中,其實我們是在跟上帝同工,對我也是一個很好的提醒。如果今天撇開我的責任,我是一個喜歡跟人有關係的人,不是一個喜歡做事工的人,所以很多時候要辦聚會辦活動,對我來講真的是一個Things to get over with,就是不得已要做。但換一個角度看,這是上帝讓我們去經歷祂,讓我們有機會去接觸人去愛人,一個機會一個邀請,這種心態的轉變,就會完全改變我們工作的態度,及工作背後的動力。

:這樣的分享很有意思,其實你先天優勢是與人互動,在事工中有很多這樣的機會,會很享受;但在好像在辦特會的過程就會遇到掙扎,辦活動就覺得好累好累。同樣的,我在職場門訓中的課程,常常需要幫助學員明白他們的優勢是什麼?然後按著優勢好好自然發揮,我自己在工作上成長的經驗也是這樣如此。我雖然是個理工女,但不是那麼愛做研究。所以33年職涯裡,有很多恩人、導師看到我的優勢,例如在貝爾實驗室六、七年時,我的高層老闆看出我不是會發明什麼、拿什麼獎的人;但他看到我很喜歡跟人打交道,有領導力,就選我、給我一個領導的機會,讓我得到更多相關的培訓。所以很重要的,在工作中看到神給我們的呼召是什麼?我們事工名為「Called to Work」,神不只是呼召董牧師做牧師,神也呼召我做工程師,做總監,神也呼召某些人當老師、醫師、會計師、廚師,神給每個人都有個別的呼召,按照每個人的優勢興趣,好好去發揮使用。

缺乏從神而來的眼光必然使我們將工作看為咒詛

:現今20、30歲這一代的年輕人,在社會學上產生很多名詞,像厭世代、躺平,或是覺得very tired非常疲憊。好像這一群人從小到大不斷被灌輸要努力讀書、努力工作出人頭地,但是整個大環境對年輕人似乎不是那麼友善,以致於他們會覺得,那麼累、那麼辛苦工作,最後得到的這一點報酬,也無法過上渴望的生活,乾脆就降低物質慾或乾脆放棄這條路,反正躺著過也是過,努力過也是過。您在北美有沒有注意到這樣的現象?妳講得很好,有些人有機會可以在很棒的公司、很有影響力的位置去做一些事,可是大部分的工作會讓人覺得非常routine、非常無聊,甚至自己都看不到意義,也不明白工作的purpose,妳會想對在這當中掙扎的年輕世代說什麼?

:年輕一代的確有很多這樣的趨勢,特別是有信仰的人更會疑惑與人生的關係?所以,職場門訓課程讓我們清楚工作的意義、以及為何、如何尋求神的心意?很重要的是,去瞭解自己的優勢和熱情,善用自己的強項。也希望亞裔父母不要期待下一代完成自己的夢想,要給他們更多自由去發展。所以,除職場課程,我也會講很多親子關係。近年很多華裔、亞裔有很多優秀表現,打籃球、滑雪、演員、導演......,按著每個人的愛好去發現興趣,再把信仰連結一起,明白神給我們工作是一種祝福。神很樂意跟我們一起去上班,所以不要把信仰留在教會、留在家裡,關在辦公室門外。有了這樣的突破和明白,就會完全不一樣,很多學員上課後,真的看到他們生命的改變。

:我有很大的一個啟發,很多時候我們會那麼厭倦工作,可能是因為我們被灌輸一個錯誤的目的跟意義?以致於在工作當中,我們發現這個意義和目的是達不到的,就算達到了,我的生命也沒有真的滿足。如果工作的意義跟目的是為了出人頭地,那麼,出人頭地的人就是那麼多,90%以上的人可能根本達不到,而且一山還有一山高,如果要追求世界的「成功」,其實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最後只會愈來愈累。但是如果我們的目的和使命完全轉一個彎,例如今天上帝把我放在工作的目的是去關愛我的鄰舍,會發現不論是有名有權力或有影響力的工作,還是小至端餐盤,甚至很多家庭主婦是無償的,沒有薪水其實也是工作一部分,都是很有意義的。

:所以你點到一個重點,我們要明白工作的價值和我們的身份。的確,如果要追著世界認為重要的、多高的職位、多少的薪水,這是追不完的。我很感恩,我的工作算很成功,也得到很多榮譽、成就,但我能享受工作不只為了這些,而是因為清楚目的和意義。

「Called to Work」事工在疫情期間的危機與轉機

:剛提到2016年的20週年紀念,2019年有很多突破性的成長。可是我們都知道 2020年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全球的疫情。所以故事聽到這裡,聽眾朋友可能會想是不是又進入另一個休息期?從19年的突破期到疫情發生,在推動整個「Called to Work」職場使命當中,又有哪些新的發展或變化?

:2019年突破期後,神在疫情危機中給我們一個很大的轉機,也是化妝的祝福。在疫情的兩年內,神很奇妙的把整個世界「縮小」了。前幾年退休時,常外出旅遊、探親、服事......,2020年後只能一直留在家裡,沒想到,我接觸到的同工、同學、事工......,比之前可以出門時還多了好多倍。神把整個運動推進加速期,就像福音書比喻,聚集很多好土,以前實體要侷限在某個地方,回報也未必很高。但現在神讓我們撒一個全球性的、非常大的網,真的很感恩!「Called to Work」兩年教了廿幾個系列的課程,有十幾個不同國家參與,一 千多名註冊學員,最多時每月有35個講座 ,影音檔回放超過上萬次。另外,也連結其他許多事工,包括神學院、各樣福音機構一起推動,特別有十個事工聯合創辦職場事工聯盟。後來因為很多華人教會的邀請,「Called to Work」的相關資源現在大部分是中文。在疫情中,我們有很多機會跟不同機構互動,也獲邀提供不同講座和課程,2020年底雖停止實體聚會,但包括「工作神學」在內,我們有三個機構聯合舉辦英文特會:「職場是工場、本地到全地(Global Local Mission)」。廿幾年來,神一直在帶領、也在連結不同事工,在短短六個月內又安排推出中文特會。在疫情高峰的一年內,職場事工聯盟辦了七次全球的中英文特會,有六十幾個國家、超過六千多人註冊參加。

:Amazing!這個故事還在繼續下去,上帝在很多地方同時推動我們對職場事工的關注。包括洛桑在2014年、華福在2019年開始看重職場工作的重要,然後現在我們走在一起,在Round Table圓桌會議中Elaine和洛桑的同工都在當中。大家因此看到其實這不是哪一個機構或是誰的工作,而是上帝的工作。我們帶著國度的心胸,無私的分享與合作。

今日推動雙職事奉的新挑戰

:職場門徒這一塊,過去 20年可能沒有什麼神學資源,也沒什麼人在意,但現在都很關注。透過我們的夥伴「工作神學」,也匯聚全球一些很重要很精彩的神學家,從神學解經的角度來看聖經對工作的教導。從您的角度觀察,今天在推動職場使命跟回應上帝呼召的工作,最主要的瓶頸在什麼地方?該如何面對 ?

:這個事工運動在疫情期間的加速,喚醒很多上班族、企業參與,最重要的是產生很多合作。下一個里程碑,我不認為是瓶頸,而希望是神給的一個挑戰,就是讓職場使命運動落實在教會、在地方堂會中。因為他們是前線,我們這些機構:華福、職場使命、洛桑,做得再好也無法真的落實在每個堂會的第一線中。另外,神學院也很重要,因為神學院是培育牧師的地方,如果有更多牧者能更早看重雙職事奉的概念及職場使命門徒的教導,看到99%的會眾都不是受薪於教會,即使是家庭主婦也是雙職事奉,幫助他們把信仰融入工作,就能有良性循環:如果教會願意關心我所關心的事,工作、家庭,我也會自然更愛我的教會;相反的,惡性循環就會又累又辛苦,導致不想去教會也不願服事。這是個很大的轉折點,今年的新目標就是幫助教會能擁抱雙職事奉,也幫助學員、幫助牧師看到這個需要。

:這方面的資源真的很需要,身為一個堂會牧師,當我要去牧養職場弟兄姐妹時,也會問自己,我真的懂他們嗎?像我大學畢業、當完兵,然後唸神學院,可能在進入到堂會服事時,講道牧養關懷是熟悉的。可是真要關心弟兄姐妹的工作,有些傳道人自認就是對職場一竅不通,因此很多牧者不是不願看重,而是不知該怎麼去落實去牧養?而機構及神學院也會很急,似乎做了很多事情,但就是有個隔閡存在,您認為我們可以怎樣去跨越?

:這就是我現在聚焦並且和其他事工一起做的,我們提供完全免費的資源、支持和同工。我們剛做了亞洲和北美兩期,給教會牧長的圓桌會議,一系列課程門訓讓他們明白並且用得上。每個教會都有很多很有成就的弟兄姐妹們,希望能以各樣資源去栽培。

:我很興奮也很期待,聽到這集podcast的牧者們,在牧養職場弟兄姐妹時,如果力不從心或不知道該從何開始,「Called to Work」和Elaine長老連結的許多的資源,會是很好的幫助,謝謝Elaine的分享。

相關資料
  1. 「Called to Work職場使命」官方網站
    https://calledtowork.org/%e4%b8%bb%e9%a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