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

阿富汗
Afghanistan
布拉揮族
Brahui

 

 

簡介

布拉揮族還有其他的名稱,如:庫爾加利族(Kur Galli)、格拉德族(Kalat)等,由二十九個部族組成。

布拉揮族約有2,662,100人,主要分布在巴基斯坦的信德省(Sindh)、俾路支斯坦省(Balochistan)與及土庫曼(Turkmenistan),也有少數居住在鄰近的阿富汗(Afghanistan)和伊朗(Iran)。在阿富汗境內計有二十七萬一千人。他們的主要語言是布拉揮語。主要信仰為遜尼派伊斯蘭教,屬伊斯蘭教最大的分支。遜尼派穆斯林遵循《古蘭經》的教義,認為前四個哈里發(Caliph,原為阿拉伯語,意為繼承者)是穆罕默德的合法繼承者。

居地

阿富汗境內的布拉揮族生活在稱為「沙之地」(Registan,波斯語,原意為沙漠)的區域。這地區位於阿富汗南部,連接巴基斯坦的邊界附近,是族人主要群體生活之處。

歷史

布拉揮族於1600年代推翻了印度(India)的統治,乘勢而起。至1700年代,在納西爾汗(Nasir Khan)的領導下,勢力達到了頂峰。 二十九個部落不太穩定地效忠於格拉德地(Kalat)的布拉揮族,雙方的命運一直互相牽連。其中有八個部落被認為是布拉揮族核心,約佔布拉揮族一成以上的人口。

「布拉揮」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名字,也是純粹德拉威人(Dravidian)的支派。由於德拉威語言只存在於印度南部,對布拉揮族的起源也就引起了數種猜測。學者曾提出三種假設。一是布拉揮族為全盛時期德拉威人的遺民,居住於印度 - 伊朗語系的人中間。二是十三或十四世紀早期的穆斯林時期,他們從印度內陸遷移至俾路支斯坦省。三是早至公元一千年,布拉揮族已從印度中部遷移到俾路支斯坦省。由於在布拉揮語中找不到古伊朗語(Older Iranian)的影響,最後一種假設得到了大多數的支持。

語言

二十一世紀初,超過二百萬人使用布拉揮語,由於布拉揮語遠離其他德拉威語言(印度東部、中部及南部普遍用語),被逼要從週邊非德拉威語言裡大量借用詞彙,包括俾路支語(Balochi)、信德語(Sindhi)和波斯語(Persian)。布拉揮語不是一種書面語,正被鄰近的語言所取代,能說這語言的大多數是使用雙語的人。

生活與文化

布拉揮族是沙漠中強悍勇猛的部落,以不服從任何法律聞名,只服膺有仇必報。長年在艱辛環境下生活,養成了反抗的精神。

布拉揮族主要是牧放山羊游牧民族,不斷遷徙尋找水源和牧場。在阿富汗,他們的生活圍繞在水井之間,相距可以遠至七十多公里以外。許多人遷徙至伊朗,繼續尋找放牧的土地。

冬天,高原既寒冷也多冰雪,布拉揮族回到平原生活,要等到二、三月間小羊出生後,才回到山上。

布拉揮族都自願組織起來,形成家庭互助社。每個互助社的家庭把羊群都結合在一起,由一位專業常駐牧人照顧,這樣對於布拉揮族的經濟非常有利。一位專業常駐牧人可以牧放多至五百隻羊,男人和他們成年的兒子就可以到當地的農場工作,換取小麥,也可以把牲畜帶到市場上出售。他們也可以自由地與其餘的布拉揮族交換有關營地和羊群位置的信息。

通過互助社,布拉揮族都成為放牧專家。他們了解到多少數量的羊群可以一起放牧,也明白羊在小群體中並不快樂,牠們容易失散及分散。當羊群增加到五百隻以上,互助社會倍增,隨者移動帳篷,一個新的互助社成立。

布拉揮族的婚姻都被安排在家庭之內。表親間的婚姻是首選,主要是男人和他父系的表姊妹間進行婚配;而男女的意願也是會被考慮的。雖然男人被允許娶多名妻子,花費用卻限制了這種做法。離婚是罕見的。理想家庭中,父母和已婚的兒子同住。父親去世後,以長子為首,兄弟在家庭共有的產業內繼續一起生活。

部落是布拉揮族的基本政治單位,部落成員通過父系血統和政治忠誠連結起來。

信仰

布拉揮族99.9%是遜尼派穆斯林,就像阿富汗其他人民一樣,深深植根於伊斯蘭信仰。他們堅持伊斯蘭教的五功:祈禱、禁食、施予窮人,確認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使者,並且到麥加朝聖。

0.1%的基督徒當中,福音派是主流。當地有他們可通用的《聖經》翻譯和福音錄音,也有〈耶穌傳〉,尚未有電臺廣播。

禱告事項
  • 祈求主差派工人願意到布拉揮族中,適應他們艱苦的游牧生活方式,以便將福音帶給他們。
  • 求神興起祈禱隊,開始透過敬拜和代禱準備土壤。
  • 求神為布拉揮族信徒加力,讓他們有膽量與族人分享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