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

孟加拉
Bangladesh
坦布里族
Tamboli

 

 

簡介

坦布里族(Tamboli),名稱從梵文檳榔(tambula)而來。以檳榔葉包裝已普遍成為世代以來成千上萬坦布里族的主要收入來源,因為他們包裹和銷售檳榔子及檳榔葉等產品。他們生活在印度(India)、巴基斯坦(Pakistan) 、尼泊爾(Nepal)和孟加拉(Bangladesh)。現時居於孟加拉的坦布里族約有三十三萬五千人。

生活與文化

坦布里族操他們所住地區的語言。他們與所有「潔淨」的種姓(caste)保持關係,在慶典和節日裡互訪。高種姓接受來自坦布里族的水,但坦布里族並不接受來自「不潔淨」低種姓,如皮匠[查馬爾族(Charmar)]和拾荒者[班吉族(Bhangi)]的食物和水。

今天,印度仍然有坦布里族從事種植檳榔葉、檳榔果或包裝檳榔葉的銷售和分銷的傳統工作。有些商家銷售五金製品、服裝和自行車;另一些在私人機構和政府部門工作。少數坦布里族參與政治,多在地方和區域層面。受過教育的做白領,甚至做到政府高層。其他的都是受薪工人。兒童到了九、十歲時,通常先在家庭農場做輕巧的工作,如紮和整理蔓生檳榔的工作。

大多數坦布里族都不是素食主義者,他們吃羊肉、雞肉、魚肉,但不吃牛肉和豬肉。主食穀類是小麥、大米和高粱。他們的飲食包括豆類、水果、蔬菜、牛奶及奶製品,偶爾也喝含酒精飲品。他們使用現代醫學,不過有些人仍然依賴傳統醫藥。

坦布里族文化水平普遍較低。男生可以念到大專程度,但女生很少超過小學或中學程度。

坦布里族的婚姻僅限於社群之內,偶爾也在次種姓間;他們亦被允許在氏族間通婚。新娘和新郎的父母協商嫁妝和婚姻的細節。嫁妝是普遍的,但沒有像大部份其他社區的風俗般難以負擔。年輕男性常見的結婚年齡為二十到三十歲,年輕女性則為十六至二十五歲。雖然一夫一妻制最常見,但一夫多妻亦會罕見地發生。女性婚後的標誌包括在頭髮分界處的硃紅標誌,玻璃、鐵或貝殼手鐲和腳趾環。離婚很罕見,但若因不適應和通姦緣故則可以離婚。照顧五歲以下的兒童成為母親的責任。寡婦、鰥夫或離婚者可以再婚。

坦布里族女性的地位低於男性,但確實在家族管理上有發言權。她們會直接或間接地有助家庭收入,並負責家務、社會和宗教活動。有些女性,在城市和城鄉地區當教師,而農村婦女則種植檳榔。大家庭普遍存在,儘管核心家庭愈來愈普遍。家庭財產由兒子平分,長子會成為一家之主。傳統上,坦布里族女性不能繼承財產。

在這社群中,有嚴格的相互關係指引:公公和媳婦、弟婦和大伯之間不可以有互動關係。

坦布里族傳統種姓委員會裁決村莊中的問題,如婚姻、通姦、離婚和盜竊。犯罪者被罰款或放逐,而罰款用在社會福利上。

坦布里族通過政府發展援助項目,在經濟上取得緩慢向上的流動性。他們利用現代通訊,使用化學肥料、殺蟲劑,生產出更好的農作物。同樣地,國家銀行的貸款助他們提升業務。公共分配系統讓該社群能以補貼價格購買食物,如穀物和其他必需品如煤油和食用油。

信仰

九成坦布里族是印度教教徒,其餘是穆斯林。不同地區的坦布里族還因特定目的崇拜不同的神明。有些人甚至崇拜檳榔、檳榔葉、石灰和剪刀──與業務有關的象徵。

禱告事項
  • 求神讓福入進入孟加拉的檳榔業,使眾多坦布里族,無論是穆斯林還是印度教教徒,都能夠明白天父才是創天造地的真神。
  • 求主差派宣教士進到孟加拉的坦布里族,向他們傳福音;求聖靈軟化他們的心和打開他們的耳朵接受福音的真理,並賜他們機會和勇氣與族人分享耶穌的愛。
  • 求主在孟加拉坦布里族社群當中興起本族教會,帶領更多族人接受福音和主耶穌的大能和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