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

土家族

Tujia

人口

8,353,9121

分布

主要聚居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四川省石柱、秀山、酉陽、黔江及黔東北沿河、印江等縣。

語言

土家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語支末定。由清朝開始,使用漢語的土家族日漸增多,操土家語者日漸減少。直到如今,90%以上的土家族使用漢語,只有少數人能操土家語。土家族沒有本族文字,通用漢文。

歷史淵源

土家族的來源,有數種不同的說法:一.戰國時代秦國滅巴國以後,巴人遷居於湖南、湖北、四川、貴州等地,這些巴人就是土家族的先人。二.根據湘西一些地區的出土文物和土家地名為依據,土家族是由古代湘西土著居民和以後進入湘西的巴人、漢人融合而成。三.據《復溪州銅柱記》所記內容,土家語與彝語相近特點,兼與一支彝族的風俗相似,土家族源於唐朝中葉的烏蠻。無論如何,土家族在中國早期的史籍上,已是有記錄可考的單一民族。

  

戰國時期,土家族先民巴國歌曲風靡楚國。據史籍記載,有歌手在楚國都唱〈下里巴人〉曲,應和者達數千人。土家族與漢族長期在文化上互相交流:東漢時期,土家族地區設立學堂,授以漢文化;晉代,土家族學習漢文化之風大盛;明清以後,大部份土家族地區逐步放棄使用土家語而改用漢語,導致今日土家語的息微。

  

土家族自稱畢茲卡,意思可能是本地人。史籍上稱他們為土丁、土人、土民等。他們在一九五六年十月被中國政府承認為一少數民族,定名為土家族。

經濟

土家族聚居的地方山巒競秀,河道縱橫,風景秀麗。在湖南西部的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是著名的旅遊勝地。近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不斷發展旅遊點,興建酒店及機楊等旅遊設施,大力促進此無煙工業,旅遊已成為自治州重要的經濟來源。

傳統以來,土家族是以農耕為主,在肥沃平原種植水稻,在山區地帶種植粟類、豆類等,間中以漁獵和採摘野生植物補充糧食。近年,隨著改進耕具和改良種植技術,農業生產大幅度增長,工業亦逐漸地建立起來。現時已有的工業包括:水電、造紙、紡織、採礦、冶金、機械、電力、塑料、化工、建築等。交通方面亦大為改善,境內的公路四通八達,焦柳鐵路貫通南北,湘黔鐵路橫跨東西,促進與全國各地的經濟貿易聯繫。

民族特色
  1. 土家族的婚姻非常自由,青年男女可自由戀愛,以山歌傳情達意,雙方情投意合,由「土老師」作證便可成婚。
    土家族姑娘結婚時,有一種哭嫁的風俗,哭的時間長則半年,短則兩三個月,哭的形式有姑娘獨哭,有父母、兄嫂及親戚對哭,還有群體性的賽哭等,如今哭嫁已漸淡薄。
  2. 土家族非常重視生孩子,有望月的活動,由外婆給嬰兒送衣祿米,給嬰兒取名、命字。外家親戚探望嬰兒賀母子平安,舉行望月儀式,唱望月歌等。
  3. 土家族喪事的習俗非常特別,親屬一不為死者披麻戴孝(即使傳習漢族在頭上包白色孝帕,也要縫一塊紅布,以示為「大紅喜事」);二是不舉行招魂、祭鬼、超度等活動;三是舉行歌喪、跳喪、送喪,非常特別的喪葬儀式。喪鼓一響,鄰近村寨齊來歡歌狂舞,歡送亡人。
  4. 土家族的文學有歌謠、神話、傳說、故事等。其中以歌謠最豐富:有山歌、擺手歌、哭嫁歌等。內容多反映歷史、生產勞動、男女愛情、風俗習慣等。舞蹈方面有跳喪鼓、擺手舞等。傳統的擺手舞在民間影響最為深遠。
  5. 飲食方面以包穀(即玉米)、稻米為主,其風味食品有糯米粑粑、火炕臘肉、唐饊等。
  6. 住屋方面,是頗具特色的弔腳樓。這是一種幹欄式二層建築,樓上住人,樓下關牲畜或儲存雜物。現在也有人住平房和大樓。
  7. 衣著方面,婦女上穿滾花邊寬袖大褂,下穿鑲邊筒褲或八幅羅裙。手、足、項均佩戴金、銀、玉等裝飾。男子頭纏二至三公尺長的青絲帕,身穿琵琶襟短衫。清朝時被漢人同化後,衣飾打扮已與漢人無異,只有在隆重集會或偏僻山村,才可偶然看到土家族的傳統服飾。
宗教
  1. 傳統宗教

    土家族普遍信仰土王,土王即土司,是管轄土家族社會的統治者。在土家族的觀念,認為人在生前有能力,死後的靈魂也是有能力的,因而對它產生崇拜。每個村落都設有土王廟,每年春天舉行集體的祭土王儀式,由巫師主持。男女聚集在廟前唱神歌,跳擺手舞。擺手舞是土家族特有的祭祀和文化娛樂活動,由主持祭神的巫師帶頭跳。一人在中間打鼓兼敲鑼,其他人圍成圓圈,伴著鼓聲一邊轉,一邊跳。做擺手包括祭祀祖先、喜慶豐收、祈求興旺、去除不祥等含意。擺手有大、小之分,每隔三或五年舉行一次大擺手,歷時七、八日,參加者每每多達萬人。

    除了崇拜土王,土家族也有自然崇拜。漢族的道教、儒教也對土家族有一定的影響。主持宗教活動者是一些名為土老師的人,他們在平日仍然參加生產,只在有需要時才主持宗教活動,兼替人治病。他們既通巫術,也熟悉本族的歷史、神話及傳說,在社會上頗受人尊重。

  2. 基督教及天主教

    一八七三年,比利時(Belgium)傳教士到湖北西部的利川縣、支羅等地傳教,足蹟遍布湖北西部各縣城,並建立了天主教會。但在一八八四年,當地發生暴動,殺死主教一人,神父二人,一些地方的天主教教堂也遭焚毀,傳教士被逐。但仍然有不少西方宣教士(基督教和天主教)前仆後繼地來到土家族地區,開辦各類慈惠事業,一面服務,一面傳教。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天主教在土家族地區永順縣設有男、女學校各一家,鄉村小學四家,醫院一家。基督教及天主教在多處鄉間均設有分堂,數以千計的人加入教會。

    目前有說土家族地區約有三萬名基督徒, 2天主教教徒的數字不詳,但在八百三十多萬人口中,三萬名信徒只是極少數,絕大多數土家族仍在救恩門外,他們是未得之民。

  1. 《中國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上中下)》,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編,中國統計出版社,二○一二年一月。
  2. 文牧:「中國少數民族信仰及宣教策略分析」,《大使命》雙月刊,二○○九年二月號,第七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