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

佤族

Wa

人口

429,7091

分布

主要散居在雲南省西南部的滄源、西盟、瀾滄、孟連、雙江、耿馬、永德、鎮康等縣的山區或半山區。部份散居在西雙版納、德宏、保山及思茅等地的山區。

語言

佤語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語支,有布饒、拉佤和佤三種方言。一九五七年,中共政府以布饒方言為基礎,創造了拉丁字母拼音的文字。

歷史淵源

佤族是史籍上記載的百濮的後裔。唐代稱為濮子蠻,宋代稱為蒲蠻,明代稱為古刺和哈刺,清代稱嘎刺、哈瓦。傣族稱他們為卡佤,卡的意思是奴隸。一九四九年後,統稱為佤族。今日的佤族由布饒(種旱穀地的人)、拉佤(有木柵欄寨門的人)和佤(有竹木寨門的人)所組成。

經濟

佤族居住在瀾滄江以西、怒江以東、怒山山脈南段,當地習慣上被稱為阿佤山區。此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適宜於農作物的生長。長久以來,佤族以農業為主,佤族種植的農作物有稻穀、蕎麥、小米、玉米、豆瓜、芋薯、棉花等。因為農具落後,靠刀耕火種的方式生產,因此產量不高,必須靠狩獵和採集山菜野果來補充生計。

民族特色
  1. 佤族是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財產多由幼子繼承,女兒沒有繼承權。佤族命名是祖、父、子三代逆式父子連名,即包含兒子、父親、祖父三代的名字。
  2. 婚姻方面,男女在婚前可自由交往,締結婚姻需父母作主,父母不同意則雙雙逃婚,父母也不追究。過去實行姑舅表婚,現已有較大的改變。
  3. 佤族住的是竹樓,吃的是竹笋;用的是竹碗、竹勺;坐的是竹凳,睡的是竹床;有時燒飯也用竹筒;生產種植、狩獵時用竹棒、竹箭、竹弩,接連兩河用竹橋等。竹成了佤族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環,佤族的文化也被稱為竹的文化。
  4. 佤族的口頭文學非常豐富,有神話、傳說、故事、詩歌、謎語、格言等,內容涉及人類的誕生、萬物的生存、婚喪禮俗、生產生活等方面。
  5. 佤族多用竹筒煮飯,吃紅米,並以狩獵和採集所得補充糧食。吃飯時,由主婦分食,一次平均分完。有嚼檳榔及飲酒的習慣,喜喝濃茶和食辣椒。
  6. 住房方面,佤族喜住竹樓,竹樓分上下兩層,上層住人,下層關牲口或飼養豬、雞,屋內陳設簡單,但必不缺少的是兩個火塘,一供人使用,一供祭祀之用。
  7. 佤族村寨地處山區,交通不便。雖然政府在村寨之間修築了不少公路,可供汽車往來,但還有相當多村寨要靠步行才能到達,一些甚至要步行一、兩日之久。
  8. 衣著方面,男人著黑色短衣和寬口大褲,婦女穿摜頭衣和橫條花短裙。飾物有項圈、項鏈、手鐲等。隨著社會的發展,衣著也有所改變,但在佤族聚居的地方仍保持傳統的服飾,原料多是自種的棉麻,自紡成布,自己加工而成。
宗教
  1. 傳統宗教

    佤族的宗教思想是基於萬物有靈和靈魂不死。他們相信人的靈魂可分為兩種,一種叫梅(神),另一種叫斯艾(鬼)。斯艾是一般人死後的靈魂,梅則是偉大的神。梅共有三種:(一)梅頂──部落之神;(二)梅雅克──村寨之神;(三)梅布日埃──其他民族共同祖先之神。

    佤族相信靈魂不滅,人死後靈魂並非立刻離去,所以在人死後最初的一個月,某些地區的人還用竹管每天餵送食物到死者口裡,讓靈魂有食物可吃。佤族對死人的靈魂非常尊重,因為他們暗中保護活人。靈魂膜拜之外,他們還祭祀穀子、房屋、畜牲等的魂。總之,佤族的祭祀活動極其繁多,涉及衣、食、住、行、婚喪等各方面,每年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這是佤族社會貧窮落後的原因之一。

    在佤族中,曾有獵人頭祭穀的活動,這種傳統一直維持到一九四九年前後。獵頭的目的是向天地間最大的神獻祭,祈求穀物生長良好,獲得豐收。但在某程度上,獵頭亦與復仇結合在一起。獵頭領袖由雞卦卜出獵頭人員,經詛咒發誓後才出發。獵到人頭後就放在人頭樁上,把火灰放在人頭上,當灰與血混合落在地上,每家分一點,等播種時一同撒在田裡。

    獵頭是原始宗教中最高的獻祭,當人獵到人頭後,對頭產生了畏懼感,它又變成了人祭祀的對象。祭人頭變成了兩種意義:(一)祈求人頭保護人平安豐收;(二)請求被獵的人饒恕獵者和獵者的村寨。除此之外,佤族亦受到佛教影響,特別是與傣族雜居的一些地區,有些佤族信仰小乘佛教。

  2. 基督教

    基督教在佤族傳播的歷史,《橋》的一篇文章有以下的記載:「一九○七年,在瀾滄的佤族人聽聞有美國傳教士(浸信會)來到滇緬邊界,傳播一種新文化;於是文東、上允、安康三處的人民經商量後,每村各派二人去邀請傳教士到他們中間傳教。一九○八年十月十八日,第一位佤族人正式領洗。本來,那位傳教士打算在下允建立教堂,但遭傣族土司反對,只好轉到安康去。一九一一年,安康建立了第一座佤族人的教堂。當時傳教士還用傣文來傳福音,在稍後的日子,才為他們設計了一套佤族拼音文字;一九三一年開始翻譯《聖經》;一九三八年,第一部佤文《聖經》面世。」2

    基督教在佤族地區傳播有非常良好的反應,在多處地方建立起教會,還劃分了教區。在阿佤山分為三大教區:東區是帕泊,西區是充航,南區是永和。此外,還有許多小教區,許多佤族歸信基督。

    雖然經過無神論者統治六十多年,佤族信徒對神仍然非常熱心。一九八八年十一月六日在佤族地區曾發生過七點二級地震,而且餘震頻繁,但信徒仍如常在破爛的教堂聚會。據說,佤族地區現有四十多所教堂,佤族信徒約為七萬五千名。

最新消息

二○○三年,西盟佤族自治縣提出了「文化興縣」戰略,建成了佤族博物館,繼續保留發展了民族歌舞團,舉辦一年一屆的木鼓節,還對被命名的民間藝人給予了一定的生活補助,同時還開辦阿佤文化傳承小組。3

如果未能瀏覽以上內容,請按此下載 PDF 檔案。

  1. 《中國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上中下)》,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編,中國統計出版社,二○一二年一月。
  2. 維坤,「大地震後的佤族教會」,《橋》,第四十三期,一九九○年十月。
  3. 齊漢編:「美麗中國:傳承佤族文化的追夢人」
    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27824/2013/01/31/6251s4008936.htm
    (下載日期:二○一三年五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