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

怒族

Nu

人口

37,5231

分布

主要分布在雲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碧江、福貢、貢山三縣,少數居住在廸慶藏族自治州維西縣內。

語言

怒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沒有本族文字,方言之間差別很大,彼此之間不能通話。

歷史淵源

怒族是怒江峽谷最早的居民,其族源可追溯到唐代的盧鹿蠻和元代的路蠻。唐代樊綽的《蠻書》有這樣的記載:「游江,俗名怒江,出潞蠻。」怒族自稱怒蘇、阿怒等,稱怒江為「怒米掛」。怒即是黑,米掛是江水之意,怒江即黑水。

經濟

怒江兩岸天然資源極為豐富,有盛產木材的原始森林,還有名貴藥材、珍禽異獸和豐富礦藏。怒族社會經濟發展緩慢且不平均,一些地區發展接近漢、白族;一些則停留在原始公社制度當中。怒族以農業生產為主,但耕種技術落後,產量很低。出產的農作物有玉米、水稻、蕎麥、小麥、豆類等。農閑時,男子以打獵、捕魚、養蜂取蜜、採集草藥等幫補家計。

民族特色
  1. 婚姻以一夫一妻為主,少數富戶也有多妻的。男子婚後在父母住所附近另建新房,並分得少量財產。父母會與最幼的兒子同住,並由他繼承財產。子女雖與父母分居,仍有協助家族生產的義務。貢山怒族亦有男子從妻居住的習俗,寡婦再嫁不受歧視。
  2. 怒族能歌善舞,歌詞多是即興之作,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民族特點。舞蹈內容豐富,大多數都是模擬動物的形象,也有反映生產活動的情景。
  3. 怒族主食玉米、蕎麥和小米,喜吃飯菜合煮的飯粥,少數怒族效法藏族,吃酥油糌粑。怒族人好酒善飲。
  4. 怒族村寨大小不等,由十餘戶到四、五十戶,村落都由具有血緣關係的家族組成。怒族居住的地區山高路險、河流湍急、交通閉塞。居住的條件極差,房屋十分簡陋,各地的房子形式不同。
  5. 怒族婦女善於織麻布。婦女穿敞襟寬胸、衣長到踝的麻布袍。男子穿敞襟寬胸,衣長及膝的麻布袍,腰間繫布帶或繩子。男女都注意裝飾,婦女用珊瑚、瑪瑙等穿成頭飾和胸飾。男女都喜用青布包頭。
宗教
  1. 傳統宗教

    怒族信奉原始宗教,他們認為自然界中的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巨樹、怪石等都有神靈存在,支配著人的生活,因此必須加以膜拜。怒族沒有崇拜祖先的習俗,但還保存著圖騰崇拜,也有部份怒族受藏族影響而信奉喇嘛教。

    怒族巫師不單主持宗教儀式,還替人醫病趕鬼。此外,他們還熟悉怒族歷史、家族和氏族的譜系,是民族歷史的傳播者。

  2. 天主教

    一八八五年,法籍天主教神父率領一小團人經德欽、中甸、維西進入貢山北部的白哈羅、茶臘、丙中洛等村寨傳教,修建教堂。其間因與當地的喇嘛教發生衝突,五位傳教士被村民所殺。據說在清政府保護下,重新在白哈羅、茶臘、丙中洛等地修建三座天主堂。到一九四八年,當地約有五百名以怒族為主的人民相信天主教。

  3. 基督教

    一九一三年已有傳教工作,一九二一年,美籍牧師楊思惠由瀘水進入碧江怒族聚居區。一九三二年,加拿大(Canada)人馬道明進入福貢木古甲等地建立循道公會。在一九四九年前後,碧江、福貢兩地約有五千名教徒,佔當地怒族的六成人口。

    怒族信了基督教後帶來了社會的改變。宣教士把衛生常識介紹給怒族,替病人治病施藥,大大減低了疾病和死亡率。婚姻方面,基督教主張婚姻自由,取締了父母包辦婚姻的習慣。

    到目前為止,還有多少怒族信徒呢樂觀的估計是一千名,悲觀的估計是只餘一百五十名。

最新情況

在中共當政後,為怒族地區建立了小學和中學,使大部份兒童有接受教育的機會。此外,還興建了四家醫院和衛生防疫站。過去怒族地區交通不便,政府近年為他們興建了公路和橋梁,大大改善怒族地區的交通。

怒江的醫療衛生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迅速,已建成一個遍及州縣區鄉的醫療衛生保健網。二○○三年,全州已建立了州、縣、鄉、村四級醫療衛生網,有各類衛生機構八十五個,鄉村醫療點288個。多發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群眾醫療條件有了較大改善。2

  1. 《中國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上中下)》,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編,中國統計出版社,二○一二年一月。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http://www.seac.gov.cn/col/col322/index.html(下載日期:二○一三年九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