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

畲族

She

人口

708,6511

分布

散居在福建、浙江、江西、廣東、安徽等五省的部份山區,其中90%居住在福建、浙江兩省。多與漢人雜居。浙江省內有景寧畲族自治縣。

語言

畲族有本民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畲語有兩類,一是佔人口0.4%,散居於廣東惠陽、海豐、增城、博羅一帶的畲族使用的布努語,屬苗瑤語族苗語支;其餘99%,則使用漢語客家方言之一種,語音稍與客家語有別,少數語詞也異於客家語。畲族沒有本族文字,通用漢文。

歷史淵源

畲族民間傳說,他們的祖籍是廣東潮州鳳凰山。隋唐以後因受迫害和歧視,才被迫離開家園,遷徙到荒山密林中尋找新的生活,所以他們自稱山哈或山達,哈或達都是客人的意思,表明他們是從別處遷居到現居地之山裡的客人。

在史籍上記載,畲族在公元七世紀已在廣東、江西、福建三省交界地區生息、繁衍,與該區一帶的少數民族,被泛稱為蠻、蠻僚或峒蠻等。十三世紀中葉,即南宋末年,史書上出現了畲民和輋民的族稱(畲和輋是同音異字)。畲字含有闢地開荒、刀耕火種的意思,元代以後,畲族名稱就普遍使用。

經濟

畲族居住在遼闊的山區,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足,最宜種植。傳統以來,畲族亦以務農為主,農產品以稻穀、紅薯、小麥、油茶、煙葉為主。

山區資源非常豐富,既盛產林木和毛竹,又有各種名貴藥材和各種珍禽異獸。畲族根據山區的特點,經營茶葉、香菇、藍靛、木材等經濟作物,所出產之茶葉和香菇,素負盛名,馳名中外。在歷史上,畲族亦從事狩獵,現在已為農業所代替,只有農閑時才狩獵。除此以外,畲族所居的山區蘊藏多種金屬和礦產,還有待開發。

民族特色
  1. 畲族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制,一般是氏族外婚和同姓不婚。過去,畲、漢兩族之間嚴禁通婚,但此族規已解除,畲、漢通婚已日益增多。婚姻方面本來非常自由,男女在勞動中相識,透過對唱山歌,建立感情即可成婚,後來卻出現買賣及包辦婚姻,製造了很多悲劇,現在情況已有改善。
  2. 畲族婦女擅長編織、刺繡,她們編織的腰帶、斗笠均手工精美,風格獨特,畲族婦女都非常愛戴。她們刺繡的繡帕和彩帶,花樣繁多,絢爛奪目,常作情人間的信物。
  3. 畲族是以歌來對話的民族,不單在佳節喜慶場合對歌,平時在山間勞動,探親訪友時,也常常以歌對話。畲族至今流傳的山歌有一千多首,其中以歷史山歌流傳最廣。
  4. 畲族酷愛體育活動,練拳之風非常盛行,許多老拳師不單武功了得,還精於醫道,救急扶危。
  5. 飲食方面,普遍以地瓜和玉米混合稻米蒸煮而食,只有宴請貴客時才吃純米飯。副食多為蔬菜、海帶、豆腐等,少吃肉,喜飲酒。
  6. 住屋一般是茅草房或木結構瓦房,與漢族大致相同。
  7. 衣著方面,男子與漢族無異,婦女的服式各地有不同。婦女的衣領、右襟和袖口鑲花邊,一些地方不分季節都穿短褲,裹綁腿,束彩色腰帶。婦女喜將頭髮編成一條長辮,盤在頭上成螺式或截筒高帽式。已婚婦女戴鳳冠(即用一根細小精製的竹管,外包紅布帕,下懸一尺長、一寸寬的紅綾,冠上飾有一塊圓銀牌,牌上懸著三塊小銀牌,是為鳳冠,又稱龍髻)。冠上再插上銀簪,再佩上銀項圈、銀鏈、手鐲、耳環等。
宗教
  1. 傳統宗教

    畲族的宗教信仰是祖先、圖騰和多神崇拜。畲族所奉祀的是盤瓠,根據傳說盤瓠是一條龍犬,因幫助皇帝平息了外患而被封為忠勇王,娶了三公主,後變為人,攜公主遷居深山,生下三男一女。長子姓盤,次子姓蘭、三子姓雷、女婿姓鍾,由此而繁衍成畲族。故畲族奉盤瓠為祖先,每一家族都保存一根刻有龍頭(又稱為犬頭)的枴杖,稱為祖杖。畲族還把傳說繪成畫像,稱為祖圖。祖圖是他們的圖騰標誌,被人珍如珙璧,只保存於有威信的人手裡。

    畲族沒有專門的廟宇或神壇供祭祖之用,只在祠堂內舉行,由各房(同一血緣的近親謂之一房)輪流負責。祭祖的東西放在兩個竹箱內,內有香爐、紅布袋,袋中是木刻龍頭(一說是犬頭)和祖圖等物。誰家負責祭祖就把竹箱挑至其家,讓他舉行祭祀。每三年舉行一次大祭。據說女子梳的龍髻,代表祖先三公主戴的鳳冠,她們如此裝飾,是尊敬祖先的另一表現。

    祖先崇拜之外,他們也信奉多神,土地、橋神、路神、水鬼、虎爺等均是膜拜對象,又因與漢人雜居,畲族還相信佛教,建寺立廟。遇有疾病就祈佛問卜,以免災禍。觀音是他們最尊敬的佛。

    畲族信仰雖較複雜,但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教義,也沒有系統的宗教組織,巫師仍需勞動生產,並未發展成職業宗教者。

  2. 天主教

    在清朝初年,許多西方傳教士到福建西、北等地傳播天主教,建立天主教教堂。在同治、光緒年間,許多傳教士來到畲族聚居的地區傳教,甚至一些窮鄉僻壤,也遍布他們的腳蹤。當中,亦有少部份畲族相信天主教。直到今天,還有多少名畲族天主教教徒呢我們無法獲得任何資料,估計即使有,數目也不多。

最新情況
  1. 大約二十年前開始,部份景寧畲族離開山區,遷移到平原,現時有一千戶人家遷到平原,組成十四條村落。2
  2. 政府向景寧畲族提供各項訓練,促使他們大力發展森林、藥材、竹、茶等工業,並把產品向全國各地推銷。此外,一些工業發達的地區如上海、寧波等地協助畲族建立紡織和農業生產工具工廠,藉著輸入技術和貸款,畲族已建立起一千六百多項農村企業。3
  3. 基本上,所有景寧畲族兒童都有機會進入學校讀書,據說在一九九○年,景寧畲族自治縣61.7%的政府收入都用於教育上。二○○五年,有小學三十一家,小學入學率接近100%,初中入學率98.9%。目前,畬族不但普及了中、小學教育,使畬族子女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權利,而且許多畬族學生考上大學,且有進入研究生行列。4
  1. 《中國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上中下)》,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編,中國統計出版社,二○一二年一月。
  2. 資料取材自“Life Improves for the She People”, China Daily(21 June 1991)。
  3. 同上。
  4. 資料引自中國大陸政府網站,網址: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test/2006-04/14/content_254231.htm(下載日期:二○一三年九月十三日)。